首页 头条 时评 新闻时政 华人生活 便民服务 文化旅游 中欧活动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回归主流叙事回应时代召唤

2022年01月18日 17:01 稿件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大 ↓ 小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

  昨天,围绕“影视榜样·2021年度总评榜”的榜单揭晓结果,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精品电视剧创作的现实转向”论坛同期举行。

  2021年,电视剧行业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全面胜利的一年,从“影视榜样·2021年度总评榜”的榜单中可以直观看到这一趋向。其中,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依托精品创作“北京模式”推出的《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等一批现实主义作品广受各界好评,在榜单中也分别荣获了“年度最佳剧集”和“年度特别贡献奖”的称号。在参与论坛的专家和业界代表看来,这一趋向源于近年来国家和相关部门不断整治行业顽疾、多种举措督促文艺创作正本溯源,既反映出行业对时代召唤的回应,也折射出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电视剧从业者的创作诉求。

  《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表示,今年拿下了“最佳剧集”和“最佳编剧”“最佳导演”的《觉醒年代》就是这一类作品的典型代表,“该剧抓住了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真正地挖掘革命历史题材,把中国共产党‘从红楼到红船’的历史必然性挖掘了出来,而且书写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这样的创作是最有难度的创作,而它获得了最广泛的传播,让学界和业界都为之振奋。”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在回忆十年创作过程时,感慨该剧播出后持续不断收到观众的反馈。他提到,剧集播出后,观众们去合肥的延乔路上自发地献花,甚至在上海的陈延年烈士公墓,有观众放上了一袋炒煳的南瓜子,而这也是与剧情中陈独秀送子留学时带的瓜子呼应。

  首次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跨过鸭绿江》,同名电影正在院线上映,该剧制片人李萧荣获了“最佳制片人”称号。在回忆这次“临危受命”的任务时,李萧透露,“《跨过鸭绿江》是第一次全景式表现抗美援朝的电视剧,创作难度很大,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意见不一样,后来逐渐统一了思想,确定了要为国家述史、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的定位,按照真实的类型、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来进行创作。观众对该剧的喜爱,说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

  同时担任《跨过鸭绿江》和《巡回检察组》编剧的余飞也表示,该剧涉及的历史人物和细节众多,创作上几乎时时刻刻都要翻史料,即便剧本完成后,摄制组在遇到需要求证的细节问题时,编剧团队还要时刻查阅史料,将原始素材发给剧组确认。正是在这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跨过鸭绿江》才真正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爱奇艺奇爱工作室的制片人李圣杰是电视剧《理想之城》的执行制片人,他也认为现实题材的精品创作是2021年国产电视剧的趋势和方向。这种以都市生活为切入口,反映真实职场的当代现实题材创作,是视频网站重点关注的类型。平台已经关注到年轻人观看兴趣的变化,未来会通过精细的制作,把精品化的内容推送给观众。

  2021年,以《觉醒年代》《香山叶正红》《理想之城》为代表的“京产剧”表现突出,“新京味儿”题材也成为这次研讨会业界关注的焦点。高小立、李圣杰一致回忆起过去京产剧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渴望》等作品时隔多年依然让人印象深刻。高小立希望,未来的京产剧可以更多地“走出胡同”,加大艺术创新,她说:“今天的北京是兼容并蓄的北京,京味儿题材不应该局限于胡同题材,我们能不能描写本地生活之外的‘新北京人’,关注城市中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从题材创新到艺术手法的创新,再到故事讲述方式的创新,创新是无所不在的。”

  张永新对“新京味儿”题材感触良多,在他看来,“新京味儿”并不意味着土味,并不意味着地域的局限性,并不意味着只要提京味儿就必须在胡同里出不来,“‘新京味儿’应该有纵横捭阖的大气魄,也应该有首都的气质与气场。”他回忆起在《觉醒年代》的拍摄过程中,曾经和编剧老师探讨过陈独秀的上班路程到底要走多少步,“我们有大钊先生的故居,有红楼,还有箭杆胡同,这些北京城里的大文化地标,如果能带到文化创作和艺术产品中去,京味文化的厚度与广度就无形当中得到了扩展。京味儿不是仅仅局限于要不要一个鸽哨的声音在空中飞过,要不要一个胡同里传出来的剃头匠的吆喝声,影视人应该可以深入地去开掘。”(本报记者 李夏至)

【编辑:吴思佳】
要闻回顾
+more
精彩图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