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评 新闻时政 华人生活 便民服务 文化旅游 中欧活动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小舍得》不仅讨论何为“理想教育”,更在掂量人性

2021年04月30日 18:14 稿件来源:文汇报

【字体:↑ 大 ↓ 小
/

  《小舍得》剧照

  相比于《小欢喜》《小别离》以及《虎妈猫爸》等一系列与基础教育相关的国产剧,正在播出的《小舍得》对“内卷焦虑”的表现力度有增无减。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有更多的人可以在子女教育上投入,便会有更多的人被卷入育人竞赛,教育的成本越高,失败的几率和代价也会越大。只有50~60%左右的孩子能够进普通高中,这在以前是理所当然,如今则变得不可接受。剧中南俪这样的 “80后”是当下 “上有老、下有小”一代的缩影,作为曾经万众瞩目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代表着全新的培养模式。这种全新一方面体现在自己的经历里:他们最早经历了奥数班、才艺考级等等;另一方面体现在下一代的教育上:他们刚刚开始拥有自己的事业,却已经成为“小升初”孩子的家长,他们惊恐地发现升学并非记忆中的“一战定胜负”,而是延展为一条如此宽广而漫长的战线,而这战线首先是为他们而设。一句深长的叹息在整部剧中回响:我们的孩子有可能考不上我们的母校,未来的他们有可能在各个方面都不如我们,真不甘心啊!

  她那精致而略显刚硬的面庞,有资格成为《小舍得》标志性的表情

  剧中最动人的一句话来自于主人公南俪母校雅德中学的校长:“热爱生活才能热爱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生都热爱生活。”这话让南俪和丈夫夏君山激动不已,然而他们马上发现,要回到南俪的母校竟然如此艰难。南俪必须要将儿女的户口迁到其父亲和继母处,而她刚刚与继母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宣称再也不踏进父亲的家门。于是再一次一连串的讨好、妥协与交易,再一次将所有剧中人卷入其中。这中间没有可以超脱的人,南俪和夏君山这对恩爱夫妻甚至愿意为了孩子入学而假离婚,这虽然是自我牺牲的行为,却使得他们不再有资格占据道德高地,他们为孩子所做的,与所有打了鸡血一般的父母,如南俪的继妹田雨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发现自己同样没有退路,甚至是更没有退路,他们有自己珍视的生活方式,却不敢为了维护这种生活方式而牺牲孩子的未来。其中纠结之处在于: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有可能是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但与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相比,仍然有可能是幸福的,而这正是因为他的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一个教育理念更为先进的人的选择,与任何普通市民没有区别。

  正因为如此,这远不止是又一部讨论何谓理想基础教育的作品,更是一部掂量人性的作品,尤其体现于作为全剧副线的南俪和田雨岚的冲突。十几年前,一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女性将南俪的父亲从她那大家闺秀的母亲身边“抢走”;十几年后,这个女性的儿孙辈似乎又要抢走南俪的儿女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蒋欣扮演的田雨岚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人物,她那一刻不歇的 “妈气”多半是因为“拖油瓶”的身份和“三本”学历。不过她的做法虽然夸张,对儿子的爱却并不扭曲;她的确是在借儿子的人生来补偿自己的人生,却还没有到丧失理智的程度。作为继女,她一旦面对南俪这个正牌女儿,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怨恨,但这怨恨并没有完全消磨掉她的善良与感恩。如此种种形成冲突,这种冲突可以稍加戏剧化地演绎,田雨岚那相对市井的身份给了蒋欣快意恩仇的发挥空间。

  南俪则不一样,她不能进行太过激烈的情绪转换,她有更多的体面需要维持,一旦情绪崩溃,她无法像田雨岚那样迅速修复自己。与他人相处时,她没有生母那种心安理得的公主范儿,这或许是名校教育的结果;但同样是这个名校教育,让她格外依赖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语言。她对田雨岚说:我有两个小孩,我的 “妈气”也没有你重!这表达的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紧张。南俪的隐忧是,倘若这个世界忽然失去秩序,所有人要重新争夺生存的权利,那胜利者很可能是田雨岚而不是她,既因为田雨岚较少道德的负担,也因为她有成绩更出色的儿子。

  南俪的忧惧总是与轻蔑杂糅在一起,她的善良中也往往掺入伪善。她可以为两个孩子奋不顾身,却又害怕因为孩子而丧失自我,她宁愿丈夫替自己将孩子抱得更紧一些。她对田雨岚母女的态度多少有些居高临下,有时甚至恶语伤人,但所受的教养又不允许她对自己的粗暴无动于衷。她有一种一点就着的正义感,常常义正辞严地与他人公开争执,但她自己也未必能分得清楚:这究竟是因为执着于某种信念,还是敏感于他人对自己是否尊重?这种复杂的状态难以定性更难以量化,它不是戏剧化的而是小说性的,它如何被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宋佳这个演员所能给出的东西。应该说,宋佳的表演足够优秀,她那精致而又略显刚硬的面庞,矜持内敛却又时刻流露出焦虑与敌意,有资格成为《小舍得》标志性的表情。

  那种看上去由焦虑所推动的生活,仍然是有待发现的生活

  几位主演在访谈中宣布,我们这并不是一部贩卖焦虑的剧。国产剧早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没有生活是黑白分明的,自私与无私、刻薄与温情、霸凌与庇护总是相伴相随,仿佛钢琴的黑键白键。而与《小舍得》紧密相关的另一共识是:只要涉及孩子,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也就是说,之所以剧中人在生活中既有对立又有协作,既是因为生活的复杂多元,也是因为生活中有一个单一,却无所不在的原则:为了孩子。冲突是为了孩子,和解是为了孩子,感动也是为了孩子。一大家子人一旦在一起吃饭就会吵架,但一家人吵架了还是要靠吃饭去和好,不仅因为吃饭有着仪式感,还因为吃饭中的主题永远都是孩子。但是此处的 “为了孩子”并非只是发乎本能的舐犊之情,而是凝聚了中国人的牺牲精神、面对困难的斗争精神和对家庭的强调,甚至包含了一种超越阶层区隔的力量:父母有差别而孩子无差别。

  我们可以做的选择是“为了孩子”或者“不要孩子”,一旦有了孩子而放手不管,只能成为田雨岚丈夫颜鹏那样不负责任的人。颜鹏并非不爱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他只是不愿意亲身跳进“内卷”的肉搏战,满足于以目光表达支持,满足于说服自己:人生最幸福的事是“用父母的钱给老婆买包”。夏君山则是更富道德感的父亲,他在事业上大有可为,在家庭中却甘心做妻子的影子,始终如一地与妻子并肩作战。扮演夏君山的佟大为在访谈中说自己对“舍得”的理解是:舍掉自己不适合这个大家庭的东西,然后得到这个大家庭。我们可以就此发挥说,所谓“舍得”不是让孩子舍得现在的快乐,而是让这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家长们舍弃自以为是,心甘情愿地与一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挤在学校大门口,等待他们的孩子如同等待唯一真实的未来。

  中国的百姓常常熟悉这样一种气氛:当家长们从走出重点小学校门的小小行列中认出自家宝贝时,他们并不只是再一次获得激励,继续追逐让子女做人上人的梦想,也是再一次获得抚慰——一个“归根结底属于孩子”的未来是我们可以无差别地拥有的,而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未来,我们也就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帅气、温和的夏君山在私家车边等着他的女儿欢欢,他有时会将家政阿姨的女儿米桃同时接回,然后大家同桌吃饭。米桃虽然来自城市务工人员家庭,却智力出众,学习优异,处处得到呵护。米桃羡慕欢欢能拥有南俪和夏君山这样的父母,但是后者也羡慕她的父母。这未必就是崇高深刻的情感,但也绝不是肤浅的东西。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小舍得》在网络平台播出时,有一则反复插播的广告是蒋欣代言的某课外辅导App(广告语是“还好子悠的学习不用我操心”)。这被很多人解读为以“后设”的方式暗示了电视剧所反映的现实在很长时间里将继续存在。我们当然不指望一部电视剧能够给出教育改革的方案,它只是一面凹面镜,将我们的面容放大,将那些既普遍又特殊的欢乐与悲愁显示出来。至于说一部电视剧是否在贩卖焦虑,不在于它是基于事实还是瞄准“热搜”,是要引发批评还是鼓动盲从,而在于它能否说服我们,那种看上去由焦虑推动的生活,仍然是有待发现的生活,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对它的反思,一如学习对它的热爱。

  (作者汤拥华 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应永凤】
要闻回顾
+more
精彩图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