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时评 新闻时政 华人生活 便民服务 文化旅游 中欧活动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侨务

海外借疫情诈骗又出新套路,千万别上当!

2020年04月10日 11:10 稿件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字体:↑ 大 ↓ 小

  目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而诈骗行为也重新抬头。有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有不少人因此上当。

  对于近期新出现的几种诈骗手段,小侨(ID:qiaowangzhongguo)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家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非常时期更要提高警惕。

  利用“包机”假消息诈骗

  海外疫情愈发严重,不少国外飞国内的航班减少或停飞。有一部分骗子趁此机会,发布虚假航班信息,声称能帮助抢购“包机机票”,进而实施诈骗。

  此类骗局中,骗子常常通过截取片面的新闻来造谣、制造恐慌,然后宣称自己有售卖直飞回国机票的渠道,或提供包机服务,甚至宣传自己提供的直飞机票包机价格比正规渠道更加便宜。

  当有人向他们咨询直机票、包机等业务后,就会被拉进所谓的“包机回国群”,付款后就会被拉黑。

  提醒:关于包机相关事宜,应关注驻外使领馆网站官方消息,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信息。如遇类似信息,应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如确系诈骗,务必留存证据,并第一时间报警处理,同时向使领馆通报。

  发起虚假慈善捐款诈骗

  也有诈骗分子利用人们的同情和善良,发起虚假慈善捐款,骗取民众钱财。

  日前,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收到了民众关于遭到虚假慈善诈骗的求助。这些骗子冒充公益组织、慈善机构等,发布防控疫情“献爱心”的虚假信息,通过搭建虚假官方网站、小程序等,吸引民众为病毒感染者进行募捐。

  提醒:非常时期,涉及到钱财的消息务必谨慎。如果要在线捐款,应先了解募捐主体的公开募捐资格、公开募捐活动备案等情况。核实无误后,以信用卡支付费用,注意不要采用礼品卡、电汇等方式。付款后留存交易记录,一旦受骗,要及时投诉、报警。

  冒充用人单位实施诈骗

  疫情期间,许多人被迫停工在家,也有骗子利用了他们急于工作的心理进行诈骗。

  因为想在家工作,美国明尼苏达州华人黄女士加入了州卫生厅的网站人力资源数据库,并收到了自称来自某学术单位的辛德勒邮件。不久后,对方称“要向公司报账,总结年度预算”,要求她往指定账户上存5000美元。

  按对方要求存款后不久,银行通知黄女士的先生“5000美金支票跳票”。黄女士才发现不对,立即赶到银行要求止付。

  提醒:来路不明的支票不要随便存款,一定要核实对方身份,必要时可求助当地官方机构。如在美国遭遇诈骗,就可以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官网,或各州检察长办公室提出申诉。

  冒充官方机构进行电信诈骗

  近日,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馆领区内有华侨华人接到自称“中国使领馆”的不同号码来电,对方以发放“健康包”为由,蒙骗套取当事人个人信息,并以转接电话至“国内有关部门”的方式实施诈骗。

  总领馆方面表示,曾于3月22日发布信息,对领区内在校中国留学人员进行网上登记。因少数学生网上填报的邮寄地址不具体,遂以电子邮件或人工电话方式让部分学生补充邮寄地址,但从未向留学人员、华侨华人索要其他信息。

  此外,还有骗子自称官方机构进行防疫宣传调查,要求民众按提示转接人工服务;或发送电子邮件,假装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等官方机构,声称能提供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新信息,要求民众点击相关链接。

  提醒:电信诈骗是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段。不要轻听轻信,也不要在电话中或网络上向任何陌生人提供个人身份及银行信息。不要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网站可能会试图诱骗民众提供个人信息。如果民众要寻找相关资料,应进入政府官方网站。

  如不幸被骗,发生经济损失,应及时向警方报案;如涉案钱款系通过中国地区银行卡转账取现,向当地报案后,还应向中国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或向当地反诈骗中心报警。

  此外,还有众多类型的诈骗手段,如假称收到包裹内有违禁品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谎称有“特效药”能治疗新冠肺炎的……随着疫情的持续,后续的骗局会只多不少。

  在此,小侨(ID:qiaowangzhongguo)提醒海外侨胞、留学生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冷静,不要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刘立琨,ID:qiaowangzhongguo)

【编辑:王海波】
要闻回顾
+more
精彩图片
+more